晶振的四項重要參數指標
晶振是一種本體質量參數較多的電子元器件,它能夠產生中央處理器(CPU)執行指令所必須要的時鐘頻率信號,CPU一切指令的執行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,時鐘信號頻率越高,通常CPU的運行速度也就越快。 凡是包含CPU的電子產品,其中至少含有一個時鐘源。晶振有四項重要指標參數,想要誤差小,精度高,這四個參數你不得不知。
1,晶振中心頻率,也是工程師在電路設計和元件選購時首要關注的參數。有MHZ和KHZ兩個晶體單元。MHZ常用標稱頻率在1~200MHz之間,比如8MHz、12MHz、24MHz、125MHz,200MHZ等,更高的輸出頻率也常用PLL(鎖相環)將低頻進行倍頻至1GHz以上。KHZ常用標稱頻率在32-72khz之間,其中32.768K使用較為廣泛。
2,頻偏,單位ppm,顧名思義頻偏即為輸出信號的頻率不可避免會有一定的偏差,我們常聽到的完整叫法頻率誤差(Frequency Tolerance)或頻率穩定度(Frequency Stability),此值越小表示精度越高,誤差越小。比如,12MHz晶振偏差為±20ppm,表示它的頻率偏差為12×20Hz=±240Hz,即頻率范圍是(11999760~12000240Hz)
3,溫差,完整名稱溫度頻差(Frequency Stability vs Temp),表示在特定溫度范圍內,工作頻率相對于基準溫度時工作頻率的允許偏離,它的單位也是ppm。
4,負載電容CL(Load capacitance),它是電路中跨接晶體兩端的總的有效電容(不是晶振外接的匹配電容),主要影響負載諧振頻率和等效負載諧振電阻,與晶體一起決定振蕩器電路的工作頻率,通過調整負載電容,就可以將振蕩器的工作頻率微調到標稱值。更準確而言,無源晶體的負載電容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參數,因為無源晶體屬于被動元器件,所謂的被動元器件即是自身不能工作,需要外部元器件協助工作,無源晶體即是!
相關產品
相關資訊
- 2023-11-21 誰能說說有源晶振的相位噪聲可以控制嗎?
- 2023-11-17 有源晶振和無源晶振總是傻傻分不清楚,看完這篇,我又學會了
- 2023-11-16 FC-135晶振無外接電容時候的性能分析
- 2023-11-13 愛普生差分晶振在光模塊中的重要角色,不許你還不知道
- 2023-11-06 實用分享,IOT物聯網對晶振的要求水準,不準你還沒看過